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生物研究网站建设(推荐)4篇

2024年生物研究网站建设 篇1

之学术狗的日常 : )

如果你是一个想快速的找到目标参考文献的人,或者一个效率狂人,不妨花几分钟看一下这篇文章。那如果恰好你也有提高效率的方法,那么可以一起交流。

从我自己的角度,这篇文章的受众主要为博士生。因为他们需要翻阅大批量的文章,需要撰写动辄就上百页的毕业论文,博士期间翻阅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我刚读研的时候,没人教我如何应对文献。这点知识都是自己零零星星积累起来的,也走过很多弯路。曾经用过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文献导入Endnote;曾经还看见某个师兄手动插入参考文献。这很浪费时间啊!省下来的时间,无论是运动、看一部电影还是谈一谈恋爱都是极好的。为什么要跟「调整参考文献的顺序」这事儿纠缠一天呢?甚至我的这位师兄在交稿之前还在调整参考文献的顺序。

我12年开始读研,第一学期主要修学分。上课的时候试过用iPad记笔记,下图是其中一门课的两个截图。

1.现代分析基础

2.实变函数

当时用PDF Expert配合dropbox。当年也折腾过很多笔记应用和电容笔,详细见知乎答题,而且当年dropbox还没有被封。如今笔记应用只留下了Note Shelf。 折腾iPad应该是我追求效率的开始。

目前正在国外交流。在这所坐标硅谷的大学学到了很多学术方面的工具,所以一开始就简单介绍一些我们实验室的工作流吧。

Lab wiki

实验室有自己的wiki。从作息、汇报格式、实验方法,甚至是哪个仪器放在哪个柜子里都能在wiki上查到。我不知道wiki是谁搭建的,但是效率极了!不必再去跟新师弟一遍又一遍的讲,这个CCD的文件在哪里,那个灵敏度分辨率公式是什么,少说废话就是提高效率。当然,Lab wiki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也就不截图放出来啦。

共享日历

接着大家共享一个google calendar。如果你想约教授面谈,直接提前一天录入日历,到时间直接去就可以,如图3。 3.日历共享

其中青色的SBO是实验室的共享日历。我在周五下午一点半约见了老师,像MCL同学约在下午两点。大家能看见彼此的日程,所以也就不存在冲突。

Group meeting

组会大家使用Online的google slides。你可以点击这一链接看我weekly update的slides。不必去拷ppt也不必在一台电脑上狂插U盘。我个人很不喜欢在电脑上插U盘。我的电脑是不装杀毒软件的,谁知道U盘里有什么东西。还因为有时候U盘要识别好一阵子,搞到最后你的office2016在他的office2003上还打不开,真是尴尬。Google Slides 只要有网,就可以在线编辑。更方便的是在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把数据放上来,也省去了制作ppt的过程。毕竟目的是汇报一些实验结果。 4.高颜值的Google slides

提高效率就是为了省出多余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当然在Stanford,我感觉大部分人多出来的时间是做「另外」的project。对我自己来说,多出来的时间我会好好休息就是这么简单,就让一些程序化的过程交给软件吧!

找参考文献

搜索文献的方式分为主动搜索和等待推送两种强目标性的主动搜索我一般会用 Google Scholar 搜索关键词。例如「full 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然后在左侧边栏有选定的日期、文章、类型等。如下图所示。

5.Google scholar

更快捷的是左上角的google scholar插件。

上周参加了的一个搜索文献的workshop,里面提到了其他方法。比如到固定网站资源库Stanford library、iEEE Xplore里去搜索特定文章。我是觉得不方便,如何确定资料库全和新?另外,像学校EE library的资料库是只有Stanford的在读学生可以拿到的权限,毕业之后学校邮箱是注销的,积累的文献还要再导入导出,不是长久之计。作为一个可能学术坟墓已经埋到胸口的人,还是保守一点就用google scholar。

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去专属领域的网站搜索文章。在工程类偏向生物医学光学的领域,主流的有美国的OSA、SPIE和欧洲的ELSVIER。另外上面的网站有很多相关领域的国际会议,可以跟国际同行交流,对自己或许是一件好事。等待推送

等待推送表示这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瞟一眼的文章,有空的时候看一看title和abstract就好。在我开始用rss feed订阅的时候,google刚刚放弃了这项业务,大家好像不太接收这样点对点的精确订阅。可能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什么都想看一看,殊不知这是很浪费时间的,要用「断・舍・离」作减法来生活,这又是另外一说了,暂不开坑。工具上,我使用inoreader提供的服务,配合阅读器Reeder阅读。Inoreader本身也提供阅读器,但不适合我。不过在BB10系统上只有这个,实属无奈之举。我订阅了光学的大多数摘要feed:OSA和SPIE旗下的杂志、OCT聚合类网站OCT news和漫画的Ph.D. comics,如下图:

6.学术类RSS

订阅如山倒阅读如抽丝。这个道理哪里都是一样的我要忏悔。

Inoreader还提供全局搜索功能,之前用的feedly只有付费用户才有,于是我放弃了它。比如我只想看关于FF-OCT(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关键字的文章,只要在左上角搜索「full field」就可以了,在成百上千个摘要里面精确定位,这很方便。

7.Inoreader的搜索功能

管理参考文献随时打开想看的论文是一项本领

在下载了成千上万篇文献后,如何安置它们也是一门学问。早期我用「手动打标签和脑袋记忆」的方式归档文献。

8.手动打标签

例如,如上图8.在dropbox建立一个叫reference的文件夹,里面文献名称按照「日期 杂志编号 文献名称」的格式命名。在 iOS 和 macOS 上使用PDF Expert。在windows上就 whatever you like 了。这是最古老的方式,学术汪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无论何时何地,当你碰巧有idea然后遇见一个professor的时候,打开iPad啪啪两下,对面教授的文章就躺在那儿,然后你就可以和他聊你的想法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场,在学术圈,没什么比「对方把你的文章打开给你看」显得更尊重的事情了,至少我这么觉得。顺便说一句,好的教授从来都是看文章的,像我们高老师,那才配的上学者、教授的称号。Endnote

有了文章,引用又是一件麻烦事。Endnote是我唯一推荐的管理文献软件,如图9。

9.Endnote

它可以根据你的目标杂志,套用对应的引用格式。不同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差异很大,英美杂志更是风格不一样,哪里需要斜体都是一门学问。修改文章的时候文献的序号会随着你的修改而变动,这是Endnote的特色,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不再需要手动一个个标序号。就像开头所讲我某师兄的博士论文,那参考文献就是手动打上去的。所以在他改论文的那段时间,我每次叫他一起去健身房,他都说,这几天忙着标参考文献没时间。我简直要疯。当然Endnote是在你下载文献和citation的时候加进去的,并不是自动生成。它本身也确实是可以联网看文章,但也是要点击下载同时导入的。

简单讲一下插入文献的方法。我都不知道改怎么说了,实在太简单了。 点击左上角「insert citation」会出现图11搜索你想插入的文献点击「insert」可以在菜单style下修改格式

11.插入文献

下图为我正在写的文章的部分参考文献:

12.自动生成的参考文献

进阶

需要将Endnote的资料库文件夹和后缀.enl的文件,放进dropbox时刻保持同步。也就是说只要dropbox不倒,你就有两个随时同步的资料库(Plan B的拥趸)。我要忏悔一下这个endnote是试用版,所以不能全平台同步,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同步endnote的方式。

Workshop里老师还提到了Mendeley和Research Gate。前者是Stanford students only;后者比较混乱,有好多教授并没有加入ResearchGate,让教授们搞Facebook那一套社交,有点搞笑。最近Endnote要升级X8,我觉得如果你是研一的博士生,就直接购买吧,没什么好犹豫的。

学术中用到的好的工具

Grammarly这是一款全平台、嵌入式、纠正拼写错误的语法软件,去年黑色星期五半价果断入手。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这样英语基础语法差的人才用,到昨天看见实验室native English speaker的Mike同学也在用这款软件,哈哈,真的很不错。它的高级功能在word里可以文献查重、润色修饰词、纠正语法,好用极了。

学术海报我第一次去参加会议带着的海报是请同学做的,后来同学毕业了,我就只能自己搞定了。这儿,我建议用LaTeX制作海报,第一它是排版很美观,第二有了模板之后一劳永逸。那么首先我们得装LaTeX,可以根据这个配置sublime text和LaTeX,然后一条条指令编上去。也可以使用模板修改代码和插入图片图片,图13是Sublime text的编辑界面的示例;图14是我随便生成的一个充满学校logo的海报。

13.Sublime text编辑界面

14.Sublime text生成的海报

恩,我是觉得coding很酷,啪啪几下可以出效果。如果你觉得这太麻烦了,也不想配置LaTeX,我要隆重推荐Overleaf。它可以直接在线生成各种格式的文章、海报、简历,一切有格式的东西都可以在上面完成,而且所见即所得。举个栗子,图15就是随便找了一个模板生成的海报:

15.Overleaf在线生成的海报

除此之外,Overleaf像Google docs一样,可以合作修改项目。只要在分享链接时选择只读或者修改模式即可。Canvas课程管理软件,当然如果你的老师不用你也就没法用了。整合了所有的教案、课后作业、通知,界面整洁,想起以前本科的时候,下课也就五分钟,还要排队去拷课件,真的好搞笑。

16.Canvas

总结

本来我结束的标题是「春・日光」,后来跟小编沟通之后觉得Matrix是一个严肃的、垂直的、偏向互联网相关网站,我就改成了学术狗通常的--「总结」。

写了这么多,从一开始的「管理参考文献」到整个学术生涯的「工作流」,好像这四年被回顾了一圈。目前正在着手我的毕业论文,其实我的工作量还不够毕业,一直希望有时间回顾整理一下使用过的工具和方法,并记录下来。一直以来,跟做实验看文章一样的日常,是翻看少数派的Matrix(好像目前只对部分人开放),从中学到了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尽管明天中午约见了professor,而我的任务也还没有完成,但还是坚持完稿,觉得这很有意思,哈哈。至于教授的任务那就熬夜或者再说吧。

2024年生物研究网站建设 篇2

感谢邀请~喜欢可以关注哦!更多教程等你发现~

2016年,我所做的产品经历了一次定位转变,我们重新定义了品牌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产品从里到外传递的是同一种内核的东西,因此作为品牌落地的一角,我重新绘制了所有空页面的插图。而对怎么调动牵引用户的情绪,怎么和他们产生共鸣,怎么做情感化也积攒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经验,虽然我不再负责这个产品后续的设计了,但作为自己主导的一个非常完整的项目,带给了我很多感悟。想做一些有趣、不落俗套耐人寻味的东西出来其实并没有很难,你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情怀去做一些野心很大的事就ok了。

我们对产品的风格定义是贱萌,所有插图的设计应该紧贴品牌调性。让用户‘共情’?方法大家都知道——单一的情绪表达很难让用户产生共鸣,场景化的讲故事,却很容易代入人的情感。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场景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

怎样表达孤独?

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年轻人不知所归,这是一种孤独,但是这样的场景不是我们需要的,它透出来的是一种负面消极的情绪。产品所有能传递情绪的地方都应该和品牌情绪是一致的。我们要的是戏谑的表达孤独。如果你觉得灵感枯竭,这里有个小窍门:适度关联,丰富场景。将有关的无关的场景进行拼接,你甚至可以从任何地方汲取有用的“佐料”。

可以换一种和产品气质相符的口吻来讲孤独这件事——‘“没人和我一起玩,好无聊呀(打滚状)”。

画面的气质是不是马上变得容易捕捉了?但光有这些还不够,在你通过发散、联想获得了很多idea后,还要对每一个故事的可塑性进行评估,毕竟,只通过静帧图片来传达复杂的故事并希望用户能快速的攫取到趣味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你要考虑的是,在对故事进行精简收缩后,你想表达的东西是否依然能跃然纸上?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包括我自己,最容易陷进去的一个盲区是,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无法自拔并拼命去享受和揣摩那些极细微的细节,而忽略了去研究快速传达这件事,所以,当自负的我们去埋怨用户的时候也要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自说自话而忽略了去做情感的桥接?

换一种描述,再来表现“孤独”:好无聊(打滚状),找不到人跟我一起玩,去看看那边在干吗(默默地…)。

在这个对场景幻想的句式中,我加入了很多形容词、前后文的联想和因果,神奇的是,画面的张力马上被增强了。

于是我开始构思图形,最开始,我想设计一个人在地上画圈圈数蚂蚁。而这时候我停下来了,就像上面我说的那样,这个场景图形化以后可能效果并不好,为了把故事表达清楚我很有可能会把画面搞的很复杂零散,这不是我要的。我希望的是,空页面的插图既要简洁明快又要直指人心,让用户可以快速的识别并感受到有趣,于是我把蚂蚁这个互动对象改成了大家熟知并且本身就有一定喜感的小黄鸭,主角鬼鬼祟祟的偷窥和鸭子妈妈的害羞形成对比,构成张力,更具喜感效果更足。

图形的创意有了往往还不够,文案的作用在于锦上添花。个性化的文案设计,不要一纸捅破也不要离主题十万八千里远,虽然我们说出现在产品中的文字要有高效率,但是在一些可以个性化展现的地方,要好好把玩斟酌住文字的情绪。同时,还有几点:

1.不要用命令式的、指令性很强的语气。

2.避免傻瓜式的叙述。

3.如果出错了,提供一个解决办法。

这两个文案对比,右侧的‘啊哦,还没有关注任何人’很显然是一句毫无意义的陈白,文字没有和图形很好的配合上,就算你的图形创意再好,在文案的情绪表达上也被扣了分。要让画面更和谐,更易调动观者的心,图形和文字要配合得相得益彰,请多加注重文字的情绪表达。

在上面讲的这个例子里,你是不是已经找到一些方法了?我来总结一下,单一的情绪不好表现,我们为了能快读调动用户的情感,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代入设计,场景和场景的表达又不一样,我们需要遵循我们的黄金准则,情绪点的设计要统一,选择一种戏谑的手法来增强喜感。你的想法在图形化以后要足够简洁有说服力,而不是设计者自我陶醉旁人却完全感受不到。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无关注的人”。不要受限制于 ‘啊哦,你没有关注任何人,快去添加关注吧’ 这种常规表达,跳出圈子,比如我在这里将‘你没有关注任何人’这个概念巧妙的嫁接成了“默默关注一个人好久却不敢表达”。

有趣的事物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转化了为空状态的尴尬和失落。找到了更有趣的表达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怎么图形化传达这种情绪。

怎样表达喜欢?

我设计的场景是这样的:放学后蹲在墙角等那个偷偷关注好久的人。我们需要的是逗比的小开心,而不是紧张焦急的等待,为了避免画面传递出错误的情绪,需要在图形创意上深加工。

图形创意上的深加工:头带一枝花,而不是手里拿着花,后者看上去太虔诚,不是我要的情绪。煽情同样不是我想要的,我没有让主人公看起来是很紧张的在等待谁,而是坏坏的让他躲在树丛里似乎是想随时跳出来吓谁一跳。总之,我想做的是,避免正面刻板的形象,避免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底的设计,尽可能不落俗套让用户看到这个画面之后可以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注意文字的情绪,第一段文字只是在简单的陈述,第二段文案指令性过强,我们需要一种戏谑的娱乐式的语言。第三段文案里,前面的反问,首先做一个开场,把用户的情绪调起来,然后的错愕惊讶是一种夸张,最后用戏谑的口吻婉转的表示你可以去做什么,而不是命令用户去做。

当然,有的时候你也不需要费尽心力去勾画一个场景,接下来看看最后一个例子。

利用反差萌表现趣味

(假装自己是图片)这个例子我就不放设计图了,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下方是主人公,主人公头上顶着他的小宠物,小宠物萌萌的在表达欢喜,而主人公则是一脸黑线,下方的文案是“♬要我怎么做,你才会爱我♪ 抱歉,粉丝团粒只剩它了。。。”

这个例子我没有用到任何场景,而是通过两个角色之间的强烈对比,增加这种戏剧效果。在这个画面里,你可以理解为上面的形象在萌萌的求关注,也可以理解为下面的形象因为只剩下一只猫头鹰为伴而倍感气氛,一上一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形成了搞笑的反差,戏外甚至飘来了歌声来戏谑这两个可怜的小生物。

最后,我来整理一下:情感化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和用户‘共情’,研究产品目标用户群身上的特质,设计和他们有过共同记忆片段的场景。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用户是80后,你又要表现复古情怀的时候,你的设计中出现卡带这种东西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你的用户群是00后,你设计卡带可能就有点设计师自我陶醉的嫌疑了。而如果你想和我一样,来点画风清奇、搞怪有趣的创意表达,又一直苦于打不开脑洞的话,这里有几个tips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tips1:使用和你产品气质一致的描述词,同时避免空洞的铺陈

我记得曾经为一个叫做‘一起神回复’的模块配场景图,创意的发挥一度很受限制,因为我在脑海里一直搜索的关键词是讨论、热情、知识、激烈,最后我没有得到任何想法。这之后,我又去反复的研究这句文案,我发现我的表述词和文案给出的性格甚至和我们整体的用户群是毫无共性的。而有时候,鬼点子和创意是需要一些方法召唤出来的,于是,我把描述词换成了‘神经质,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中二病’后,灵感扑面而来,半小时不到方案成型:

tips2:适度关联,丰满场景

灵感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由于时间点任务量和审核的压力,设计师总会处在一种压力之下,这是有碍灵感来找你的,那是不是我们就毫无对策出好作品了呢?不然,创意的构思也不光是凭空而来,将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场景、元素拼贴组合,往往能给你很多惊喜,甚至有时会有一点出其不意。在你打了一套天马行空的组合拳后终于撕开了灵感的一道口子,不要止步,就像写一篇文章一样,你现在有了最核心的部分,但是还不够,你需要或前或后再续一点篇幅,把想象空间填满,让故事更丰满,在这其中再找到那个最能勾起情绪的突破口。

tips3:图形化思维,合理放大

不是每一个你认为的想法都会有一个完美的展现,这受限于图形化的形式。如果你是一个四格漫画或者动态图,可能表达的空间会更大,但是静帧图片信息的含有量是固定的,并且同时你还要去思考高效的让用户接受这件事,因此每一处的设计都必须是经过深度思考和权衡的。不必过分在意那些极度细微的地方(这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放弃设计细节),而是将你想表达的那个点放大,夸张出来,会更有助益让观者最快的接近你想传递的东西。

tips4:注意文字的魅力

文字和图形一样,也是一种情绪的载体,文案和图形配合的越是天衣无缝,你的画面就越和谐。你可能觉得我夸大了文字的力量,再来看个例子:

问题:这是某个兴趣领域下对签到用户的展示,这个模块穿插在信息流里所以对展示效果有很多限制,不能渲染过重,要柔和,能尽量与其他信息相融,不要让用户的视觉线走到这里的时候感到突兀。

目标:我不可以把整个卡片做重,但还要让用户注意到,并且如果能通过设计,给他一种快去签到的正向鼓励是最好的。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解决:这个地方我串联了用户头像和前方引导的卡通形象,巧妙的造成一种‘排队做某件事’的假象,大众心理是爱凑热闹,这时候能略微勾起人的好奇心是最好的。除此之外,文案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增强了这种‘他们都在做,我也去看看或者我不能落下’的心理暗示,和整个形式的设计配合的相得益彰。

结果:最终上线后有一些反馈的声音,产品发现这个地方非常容易诱发点击,所以在探讨是否将签到功能直接补进去。这种反馈正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我们不光是能完成基本的功能表达,甚至能从一些角落正向的完善产品意图,这正是说明了设计的价值所在。

由这个例子有感而发,说一些题外话。我总在思考设计价值的体现是什么?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要么是喜好牵引,从心而为;要么是有利益驱动有目标的行进。如果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策略、机制去鼓励用户,而又希望他们去积极的参与和使用,那就要好好设计一番了,这个设计并不是指的狭隘的视觉展现,而是去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好奇是人的天性,容易被简单有趣的事物吸引也是天性之一。设计师很多时候是站在产品的立场隔着屏幕和人对话,你可能没有办法强迫用户去做什么事,但如果能找到一些自然驱动他的办法出来,这也许就是设计价值体现出来的一面。

2024年生物研究网站建设 篇3

本文摘录自360图书馆网友的文章:中国这些文化学者的新颖观点,你知道吗?

1、王东岳

王东岳老师是中国当代的独立学者。他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隐居终南山下,潜心修学20年。

王老师精通中国古文化、现代文明冲突、中西方医学及哲学。擅长从诸子百家论人文初期的独特思想方法;从刻画在甲骨上的文字透视中国式思维方式;尤其精通纵论现代文明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目前,王东岳先生被聘为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开设了《人文现象的自然位置》、《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与背景》和《系统科学与系统自然观》等课程。并著有《物演通论》、《知鱼之乐》、《人类的没落》等书。

新颖观点,递弱代偿学说:越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它在宇宙中的存在丰度越高(倪按:通俗地说,即总质量越大),衍存时间越长,也就是稳定性越强;越后衍的物种,它在宇宙中的总存在质量越小,存在的时间越短,也就是稳定度越差。

先拿原子来看。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号元素——氢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80%,而第2号元素——氦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20%,其他90种天然元素加起来的总质量还不到1%。

再看太阳系。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基本粒子存态和原子存态的基本存在形式,太阳的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九大行星加上星际物质只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4%。然后,生命只在九大行星之一的地球上薄薄的覆盖了一层。也就是说,由原子存在、分子存在、再到生物存在,其质量分布是逐层递减的。再看,越原始的分子存量越大,比如最简单的无机分子,它构成分子存在的最大量,然后,从有机低分子至生物高分子比例越来越少,到生命已经是更少的一个存量,仅仅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层薄弱的生物圈。(倪按:虽然少,却是宇宙演化的巅峰之作。而人类则是这巅峰上的皇冠。)

我们再往下看,38亿年前已经存在的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现在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生物物种,要知道,地表土壤的形成都与这些不起眼的菌类作用有关。现代古生物学已经能够证明这样一个规律:越高级的物种,它的生存力度反而越弱。比如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已经存在了38亿年,独霸地球长达二十亿年之久,而且迄今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的物种。再比如爬行动物恐龙,大约出现在2亿多年以前,它们称霸地球的时间只有1亿多年。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后面是哺乳动物,它们存在到现在只不过7000万年——9000万年,而在人类出现以前,99%的哺乳动物已经灭绝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物质的演化是一个存在效价递减的过程,随着物质演化流程的进行,物质的存在度是递减的。

按照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在物质演化的过程中,150亿年前最早出现的是基本粒子(它的存量最丰,稳定度最强,存在的时间最长),然后出现的是分子,再后是原始单细胞生物、多细胞低等水生生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宇宙中的存量是递减的,生存的稳定度也是递减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宇宙物质的演化过程中,物质的属性越少,它的能力就越小。

简单说“递弱代偿”,就是世间之物,后衍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这个观点无疑很有启发性。

2、司马南

司马南,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20世纪末因揭穿神功骗子而饮誉江湖;21世纪,因捍卫中国政治制度而再掀风潮。

新颖观点:特异功能国外没有这个词,国外有一个对应特异功能的庞大的概念群,这些概念群中有比方说叫超自然力、心灵现象、灵媒现象、超心理学等一大堆的概念。美国的百科全书,前苏联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这一类的概念都是对应着和中国的特异功能概念相近的东西。特异功能如果要是按照这种解释的话,用一句话来说,什么叫特异功能啊?特异功能就不是人所具有的功能,就是人不能干的事,是一种超自然力。通俗一点说,神仙菩萨王母娘娘鬼神他们展现的奇迹,那才叫特异功能。鉴别气功真伪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不是为了收钱。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师”搞伪气功,无非就是为了骗钱,这里提醒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注意,把你的钱收好,无论如何不拿出来,看他还理不理你。

所以这个观点,好像不严格。也就是没有彻底反对气功,说气功不成立。应该是这样的。

3、唐汉

唐汉,汉族,属龙,已过知天命之年。学文,但自认为有数理天赋。自学哲学、经济学,最终步人大汉历史雾障。先后出版了《中国汉字学批判》、《汉字密码》、《唐汉解字》等著作。使沉寂多年的古文字学风波再起,先后被《新民周刊》、《北京晚报》、《瞭望周刊》、《文化月刊》、新浪网等媒体争相报道,被誉为“古文字学界挑战许慎、郭沫若的第一人”。

新颖观点:从汉字字根入手,追根溯源,探究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变,重新解读了汉子的体系面貌。

4、灵遁者

灵遁者,男,独立学者。原名王银。1988年5月出生于陕西绥德县。现居西安。 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 代表作品《触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变化》,《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伟大的人类》,《从今往后》《空瓶子》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灵遁者是中国80后独立学者,其散文,诗歌,科普作品流传甚广。但他本人没有任何协会头衔。

新颖观点:整个物理学的根基是建立在惯性理论基础上的。物理是牛顿体系,还是相对论体系,都是的。所以对惯性理论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在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中,灵遁者给出惯性的新认识。

1、惯性定义:在引力场中,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为惯性。

2、惯性定律:在引力场中,物体所受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运动,叫惯性运动。

3、引力是惯性的源泉,即认为惯性的本质产生原因是引力,是引力场。理解如下:

正确理解引力是惯性的源泉,要把握四个点:

1、惯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

2、惯性是引力场性质。

3、惯性和参考系选择无关。第三个点,也是爱氏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所以对于惯性定律的表述,一定要加上“在引力场”中这样的条件。这样也可以避免现在教科书中的定义的循环论证,变的更科学和严谨。

4、惯性大小与距离无关。即不成比例关系。

在《变化》中有更详细的总结如下:

1、任何过程要考虑时间,考虑时间就要涉及速度。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惯性作用的速度也是光速。超距作用不可想象,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质想象的实验,包括量子纠缠也不算。

2、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具有惯性,就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的性质。就要考虑到物质的整体。而这样东西就是时空,就是引力场。惯性与距离无关,因为这是一种性质。我们不能说A物质对B物质的惯性是多少。没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只是说A物质的惯性怎样,B物质的惯性咋样?说惯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是说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速度是光速。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处于在抵抗运动状态改变态中,且这种反应速度是光速。就好比一个静止的杯子,它在以“光速”保持静止的这样的状态。这种思维带来一种“变态”情况,就是任何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处于隐形“光速”中。所以爱氏的光速不变理论,是真理!就是这一点,才是惯性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方!但一定要明白,这种光速不变的性质是由于时空赋予的。我曾经就此写过文章。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再重复一遍,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以光速来抵抗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都以“光速”来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就是惯性。这才是惯性的真谛!

3、根据上面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惯性大小其实和距离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一种性质,处于引力场中的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你对于地球的惯性是多大,那么对于其他星球而言也是多大。

4、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同属一个体系的东西。那就是“引力理论体系”。都与引力场有关。都以质量为量化衡量的标准。惯性强调“自身”状态是咋样的,而引力强调“与它物”的作用状态是咋样的。与其他物体的作用状态,就必须考虑距离,和引力常数。这是引力和惯性的区别。

5、所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是没有错的,也是基于此的。引力场中,物体惯性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因为惯性的“光速”作用是恒定的。所以一切坐标系(包括非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即客观的真实的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系下均有效。我不知道爱氏本人,是否也思考到关于惯性的这点认识。但他一定是通过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去认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的。

6、而关于质量的产生,必须回归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也就是说用希格斯场,希格斯机制来实现。所以整个理论体系,一定是一个圆圈。大统一理论的构想,是没有错的。数学家精于计算,但不一定也这样考虑问题。所以我必须说出自己的思考,来告诉人们,简单的物理现象中【惯性现象】,蕴含着直达宇宙真理的秘密。

不看此文,你无法想象,你时时刻刻在以隐形的“光速”运动,虽然这种光速你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

5、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

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批评中医等。

方舟子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并且出版过一些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等为题材的著作。由于在评判时过于犀利,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并被怀疑部分行为有商业目的。

新颖观点:批评中医中药的毒性,和不科学性。具体就论述,大家可以搜一下新闻。他的观点引力众多中医学者,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的反驳。

不过也是的。韩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医。以他们的国家的《《东医宝鉴》》医书,对中医申遗。即申请中医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新闻报道:

本报讯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昨日证实,中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将“中医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放弃中医药整体申遗策略。

中医针灸正式申遗

中医药历史悠久,不仅有防治疾病的实用价值,其中更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消息称,早在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中药、针灸等八部分“打包”成一个大项。而此次,中国没有选择中医药整体申遗的策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这次提出针灸申遗也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要求,他们要求非常具体,不要一个大的中医,包罗万象,又有针灸、又有著作、又有技术、又有药,越具体越好。这次按照联合国的要求.我国首先将“针灸”推出来,作为首个进军世界非遗的中医药项口。

韩医拟申遗引发争论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引发了多万争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针灸穴位国际标准》,韩国韩医协会表示,该标准中99%的穴位采用了韩国的定位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上次世卫组织通过的穴位,韩国有个别专家说是以韩国提出的穴位为基础。后来我们直接参与此项工作的专家出面澄清之后,马上就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韩国一些专家提出的是他们学术上自己的一些看法。针灸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目前申遗申清已经通过文化部提交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个评审过程将在封闭和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2024年生物研究网站建设 篇4

我知道的有同济大学安发天然药物研究院、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新西兰梅西大学安发天然营养研究中心、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